握紧历史“接力棒”续写时代新荣光
今年3月,来自各地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即将聚首北京,带来人民群众最鲜活的意愿。又一次响起的“春天合奏”,又一次赶赴的“春天约会”,将是对历史的回答、向未来的延伸,为新征程注入新的强劲动力。今年全国两会,是我们党第三个历史决议发布后的两会,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的两会,意义重大。在这个重要的政治平台,把深入领会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贯穿在参政议政、建言献策中,将激发历史主动精神,凝聚未来中国发展的力量。
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背景下,中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,击鼓催征、捷报频传。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,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;抗洪抢险、应急处突,“迷彩绿”、“火焰蓝”挺近中国脊梁;坚持“内放输入、外防反弹”,团结国际社会抗击疫情,展现大国担当;就业优先、教育减免、民生兜底书写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。一系列成就开启“十四五”发展大局新坐标,落子复兴伟业新起点。
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在四川考察时强调:“老百姓的事,要实实在在干,干一件是一件,干一件成一件。”民心所向,忧之念之。民康物阜,盼之行之。踏上新征程,作为新时代的电力人,要深刻领会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以史为鉴,开创电力新时代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:“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,促进能源消费、供给、技术、体制改革,加强国际合作,加快建设能源强国。”电网连接能源生产与消费,是能源资源畅通循环的枢纽。我们要将“国之大者”铭于心、践于行,深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,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,推动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,为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作出新贡献。
以安全底线为保障点,践行人民至上新理念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统筹发展和安全,增强忧患意识,做到居安思危,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。”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。当前,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,我国能源安全新旧风险交织,风电、光伏往往“靠天吃饭”,具有“极热无风”“晚峰无光”等波动性、间歇性缺点。能源供需形势受较多不确定因素影响,能源保供任务艰巨。我们要建立政企联动、源网协同工作机制,全力提升电网输送能力,全力以赴保经济增长、保民生用电、保电网安全;全面建设现代供电服务体系,推动供电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、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,为经济健康发展做好电力保障。
以低碳发展为着力点,融入能源战略新布局。电力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动力,电力改革与发展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“十四五”是碳达峰的关键期、窗口期。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,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,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,但清洁能源替代不会一蹴而就,需要通盘谋划。我们要坚持先立后破、有序推进,全面完成国家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目标。同时,要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。我们加快推进“新电气化”进程,政策加持与落实推动正在加速能源供应的绿色进度条。也应看到,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,并不只是单纯增加装机规模,这背后是一道复杂的“多元方程”,需要统筹清洁低碳、安全可靠、经济合理等多种因素综合求解,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。
以科技创新为关键点,打造电力创新新高地。创新是第一动力,建设能源强国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。近年来,我们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取得丰硕成果。昆柳龙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创出19项世界第一,“特高压±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”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,首款全面国产化电力专用主控芯片“伏羲”实现量产,并入选“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”。相比更加稳定的煤电,新能源发电存在瞬时特性的电能储存方面需要加大创新。我国大部分的电网系统,是按照传统“源随荷动”的理念建设发展起来的。因此,要用更智慧的输送和需求管理方式,配合电源的低碳化转型和用户侧的用电需求引导建设电网,最大程度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利用效率,实现电力行业减碳目标。
以开放合作为切入点,打造国际合作新优势。坚持开放合作,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一方面,要用好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加强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。南方电网立足独特区位,推动澜湄区域能源合作不断深化。另一方面,也要积极推动中国电力标准、技术、装备、品牌“走出去”。同时,要深化能源体制改革,促进能源资源高效配置,要破除制约能源资源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,加快形成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、安全高效、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,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互济、优化配置。
电力企业要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自觉承担社会责任。既要站在能源革命、绿色发展的高度,开展多维、多元、多层次的研究和建设工作,也要重视投资的质效水平提升,把握好电力企业的投资结构、规模、节奏。惟其如此,才能保障我国电力行业减排的科学性、长效性,持续推动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。
万山磅礴必有主峰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、巨大的政治勇气、强烈的责任担当,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,统揽伟大斗争、伟大工程、伟大事业、伟大梦想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、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,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,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,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,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,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。正是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、全党的核心地位,党中央有了定于一尊、一锤定音的权威,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、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作出英明果断的决策,我们经受住了大风大浪、大战大考的检验,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,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。
党的历史实践证明,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,是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根本保障。电力国企必须筑牢党建这一国企改革发展压舱石,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。
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锚定能源强国建设目标,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,从践行“两个维护”的政治高度担负起自身责任,我们一定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