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好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
一、学党史,强化思想武装,重温电力来时路
今年是中共共产党成立101周年,跟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,电力文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迁。
(一)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(1921-1949年)——驱散黑暗的点点电力之火
清朝末年,东方社会第一次“触”电。从排斥电到接受电、从民族资本推动电力发展到政治推动,点点电力之火,跟随中国共产党的脚步,驱散了旧中国的黑暗,带来了新的光明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,1929年,国民政府出台了《电力民用监管条例》,统一频率和电压,设立资源委员会管理机构。1945年抗战胜利侯,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分别接受日本侵略者当时修建的电厂。但是受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,对当时解放区的电力工作进行了破坏和掠夺。1946年5月,东北抗日联军进驻哈尔滨,成立了哈尔滨电业局。7月18日,国民党在丰满切断松滨线,对哈尔滨进行电力封锁。另外,国民党还全部接管了沦陷区的电厂,将共产党的用电空间压缩的很小。针对这种局面,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努力争取,一方面积极筹建自己的电站,分别在河北的平山县投建了忽忽水电站、山西的长冶县投建了刘伯承电厂。
到1949年底,全国发电机总容量只有184.86万千瓦,全年发电量43.1亿千瓦时,分别排世界第21位和25位。全年实际用电量34.6亿千瓦时,人均用电量7.94千瓦时,只相当于我们家庭客厅里立柜式空调开3、4个小时的用电量。
(二)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(1949-1978)——电力支撑发展的艰苦岁月
“一五”计划开始,新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新增了一大批火电项目,推动共和国大踏步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。“一五”末,新中国全国发电机总容量从第21位跃至第12位。
“一五”完成后,电子迅速支撑起共和国工业的高速发展。60年代初,国际政治气候巨变,前苏联撤走技术专家,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。中国电力人开始紧跟坚持独立自主的中国共产党的步伐,自立更生、艰苦奋斗,交出了中国电力人的出色答卷。
——1969年9月,国产第一台12.5万千瓦双水冷汽轮机在吴泾电厂投运,标志这我国电机制造工业有了新发展;
——1972年12月,国产第一台20万千瓦机组在朝阳电厂投产。
——1979年11月,国产第一台3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江苏望亭电厂投产。这是国产第一台燃油机组。
1978年的发电设备电容5712万千瓦,全国发电量2565亿千瓦时。从1957年到1978年,火力装机年平均增长12.1%,火电发电量的平均增长13.6%。火电占全国发电量比重,1957年为75.1%,1978年达到82.6%,火电始终为电力工业的主力。
(三)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(1978年内至今)——高歌猛进的空前发展阶段
改革开放后,国务院颁发《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》,营造了“多家办电、多渠道建电厂”的良好市场局面。进入90年代,中国的火电建设更是以惊人的速度驶入快车道。1987年我国发电设备装机跃上1亿千瓦大关,1995年3月又突破了2亿千瓦。电力工业的改革,特别是电力投资体制的改革和集资办电政策的实施,极大调动了各地方、外资等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,电力工业空前发展。
2002年,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电力体制被拆分为厂、网、辅业11家公司,充满活力的发电市场竞争时代到来,也给中国电力发展按下了“加速键”。(可以增加所属电力企业的历史内容)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,中国电力工业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、适度超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持续快速发展。无论是电网规模、发电装机规模还是发电量都跃居世界首位,技术与设备水平、污染控制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。
二、悟思想,正确分析形势,找准电力前行路
(一)要自觉扛起新时代治蜀兴川的责任担当
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,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,弘扬伟大建党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保持经济稳定发展,保持社会大局稳定,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,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(二)要主动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作用
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,省委书记王晓辉对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的新突破,及电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。报告指出,五年来,四川撒花姑娘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一亿千瓦、占比提高到85%以上。一批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如乌东德、白鹤滩、两河口等大型水电站建成投用,成效明显。
1. 放大资源优势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重大政策加快落地,有利于四川抢抓政策窗口期,放大清洁能源资源优势、提升基础设施水平,显著改善四川发展的支撑条件。
2.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。推动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,促进水风光氢多能互补发展,加快国家天然气(页岩气)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,打造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。着眼构筑未来发展优势,抓好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布局,加快建设网络强省、数字四川。
3.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坚持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协同推进,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,统筹推动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调整,建立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。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,强化“双碳”目标科技支撑。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、应用产业,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,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、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。
(三)要加快提高潜力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,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,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大型企业发展确定的目标方向和根本遵循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,我国理所应当成长和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,我国的电力企业理应在世界市场上争得更高的地位。
电力工业的发展实践以及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、成本下降的经验,充分说明了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性。四川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决定着光伏长夜具有巨大的优势。且财政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。(可列举)因此要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,加强在光伏领域的探索创新和技术积累,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性能。
三、办实事,关注能源保供,坚定电力未来路
目标蓝图已经绘就,我希望在做的**企业的广大党员干部,要紧跟中央、省市步伐,坚持***目标(企业发展目标或者里面),推进***企业高质量发展,围绕“三个度”,强化能源保供,在党的十二大召开之际,交出**的高质量答卷。
(一)站位有高度。一是要向上看齐,增强政治自觉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,指出“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”“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、战略性问题,对国家繁荣发展、人民生活改善、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”“供电供热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大局,是关系民生的大事”。要不断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、市、**企业党委决策部署,做到入脑入心。 二是要向好对标,弥补差距不足。要跳出“**企业看**”,对标**等行业标杆企业,向高起点、高要求、高标准看齐;三是要向远着眼,立足未来发展。要进一步拓宽视野、放大格局,坚定走好**企业未来发展之路。
(二)保供有力度。一是真抓实干,提质增效,要有抓铁有痕的执行力。现阶段,克服疫情对经济的不良影响,多措并举确保电力供应,帮助企业纾困解难,真正让企业“轻装上阵”,是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政治任务。二是克难攻坚、勇于创新,要有解决问题的突破口。新发展阶段,四川电力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,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提速,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,能够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挑战与要求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驾护航。因此我们电力人,要树立系统思维、数字化思维和现代化思维,善于直面企业、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敢于涉险滩、啃硬骨头,多找***企业各部门、各岗位迫切需要的新办法,不断推进**企业开创新局面。三是持之以恒,百折不挠,要有坚定执着的耐受力。在其位谋其政、在其位尽其责,要始终坚守好安全生产底线,不断提高岗位技能,逐渐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。
(三)服务有温度。一是要着眼关键小事。电力工作中,尤其是我们用电服务工作过程中,要坚持“用户视角”,解决好企业、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,逐步提高保障改善用电工作的温度。二是提升服务水平。落实好居民和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“三零”(零上门、零审批、零投资)服务全覆盖,高压用户用电报装“三省”(省力、省时、省钱)服务,切实提高电力服务水平。